1
人際關系的兩種形式,就是依賴與獨立。
依賴就是,你有一些心理需求或現實需求無法自我滿足時,需要通過借助于他人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比如說有的人沒有辦法照顧自己的辛苦,總是忙于加班、做家務、照顧親戚等,把自己弄得特別累,這時候他就會對伴侶、孩子、父母等人產生依賴的需求,希望他們能照顧自己的辛苦,希望有人來疼自己,分擔自己的累。
比如說有的人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,對于做飯、洗衣服、吃藥等現實功能比較退化,就會渴望遇到一個溫良恭儉讓的伴侶來依賴。有的人認為靠自己工作賺錢比較艱難,則希望通過認識土豪、與有錢人結婚等方式去依賴。
比如說有的人獨自無法完成某個工作項目,然后就通過尋求他人合作等方式來完成,這也是一種依賴。合作,就是相互依賴。
依賴他人,是我們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很重要的手段之一,它彌補了我們自身的軟弱、局限和無能,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整和滋養。
而獨立的意思,則與之相反。
獨立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。
比如說在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的時候,給自己鼓勵。在所有人都不理自己的時候,能做自己喜歡的事,陪自己玩。在經濟能力跟不上自己欲望的時候,能自己通過努力工作獲得財富,滿足欲望。
兩個人之所以能產生關系,得益于獨立與依賴的綜合結果。
2
獨立是很好的。
在這個新時代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歌頌獨立。實際上也是如此,結婚率越來越低,離婚率越來越高。人們對于婚姻的需求,越來越小。越來越多的人發出這樣的疑問:
我為什么要結婚?
房子我可以自己買,馬桶我可以自己修,飯我可以自己做,錢我可以自己賺,除了孩子不能自己生,我還有什么不能自己做?為什么還要找個人,給自己添堵?
獨立的優點的確特別多,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感。
一個人越是內心獨立,他就對關系中的情感需求就越小。一個人越是經濟獨立,他對關系中的現實需求就越小。這時候對方的所做作為,對他的影響就越小。
因此,一個人越是獨立,他活得也就越是瀟灑。
但獨立的前提,其實是富裕。你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本,給予自己,也能順便給予別人,因為你很擅長。
但有一種獨立是假裝獨立,效果相反。那就是其實你沒資本沒能力獨立,但要硬撐著的刻意要求自己獨立。
這種人內在非常虛弱,非常渴望別人的關心、照顧、遷就,然而因為他得不到、不相信愛或不愿意去依賴,他就壓抑自己的需要,硬撐著假裝自己從不需要。這時候別人給他一點刺激,他就會崩潰。
一個人明明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的內心,還要假裝無所謂。明明沒有那么大能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還要假裝活得很好。假裝的獨立就會讓他非常累。
硬撐起來的獨立,不是真正的獨立,這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、不現實的。
然而獨立的壞處就是孤獨。
那一刻,你只跟自己有關系,無法跟別人產生關系。你的世界里只有你和你的事,沒有他人。
最安全的關系,一定也是最孤獨的。不產生依賴,就不會被拋棄。
3
獨立固然很好,但其實沒有人能在所有方面所有時候都獨立。而且很多時候也沒有必要傻傻地非要獨立。在條件合適的時候,我們可以選擇依賴。
依賴的好處,是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,節省了我們很多力氣。
我一直的理念就是:
能讓別人做的,為什么要自己做呢?
現代社會比農耕社會更先進的地方,就是人們學會了分工與合作,彼此依賴。
在農耕社會,人們講的是“自給自足”,什么都自己做,每個家庭是一個獨立的小系統,又累又低效。而在現代社會中,人們更清晰自己的所長和所短,用自己所長的部分去供別人依賴,然后所短的地方去依賴別人,形成一個更高效的系統。
在我們國家,我見過很多男人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,無法完成自己照顧孩子的責任,他們就把這部分外包給自己的妻子,通過依賴妻子來完成自我的完整。這時候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去賺錢,工作,做自己擅長的事。同時,他們的擅長,又恰好填補了他們妻子賺錢能力的短板,形成了一個高效的聯盟。
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的相處模式。在這個家庭里,大家在社會功能上相互依賴——在對方長處的地方去依賴,而在對方短板的地方提供補給。
這是外在生活功能上的依賴,比較顯然易見。
人的心理也是如此。
人在社會上,有時候會遭遇壓力、挫折、孤獨、自我懷疑,這時候人就需要使用自己的心理功能對自己進行安撫。
內心強大的時候,可以輕易安撫好自己。但內心沒那么強大的時候,我們就需要別人給予安慰、安撫、理解、認可、重視、陪伴、支持等等,讓我們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。
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。你強大的時候供他依賴,他強大的時候供你依賴,如此你們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心理聯盟。
這個就叫感情。
一段好的婚姻,他們不僅能在物質、現實層面上相互依賴,更能在心理、情感上相互依賴。
依賴的好處就是解放,就是拓寬,就是融合,就是你在心里裝了另外一個人進來,成為了你的一部分。同時這也是壞處,因為你越是依賴另外一個人,以此滿足你的自我功能,你對失去他的承受力就越低。
4
你有獨立能力的地方他恰好需要依賴。你依賴的時候他恰好有獨立能力。這也是非常理想的關系。
健康的關系,就是合作。合作,就是依賴與獨立的動態平衡。
所謂的相互依賴,就是有的地方你依賴他,有的地方他依賴你,然后你們彼此感覺到很滿足。能依賴的地方你去依賴,解放自己。不能依賴的地方你選擇獨立,解放關系。而不單單是我要你滿足我,或我要滿足你。
兩個人之間的獨立與依賴恰好吻合,那就是天作之合。然而,你用腳趾一想,也會知道這種想法太天真。
可人類從未停止過這種幻想。渴望著在想依賴的時候,就能得到依賴。依賴失敗,還不甘心,就會憤怒。
憤怒其實就是依賴失敗的結果。
你很想從他那里獲得滿足感,然而他沒有給予你。你很不甘心,很不能接受他居然沒有給你想要的滿足,所以你就會很憤怒。
有的人在憤怒久了后,就會失望。失望了就會想遠離或離遠一點,想獨立一點。由此關系被重新調節。
過于依賴,注定會失望。過于獨立,注定要勞累。這是兩個極端,都不能建立滋養的關系。
聽起來很難,我們該怎么面對關系呢?
敢于依賴,敢于獨立,也敢于沖突。
實際上,關系必備的三要素就是:依賴、獨立、沖突,缺一不可。一段關系的發展,離不開這三樣。
憤怒與失望,就是兩個人的磨合,在相互尋找獨立與依賴的邊界。沖突,是兩個人關系長期發展的必經之路。沖突,是調節邊界的有效工具。
所以在你的生活中,如果你覺得過得累了,那你就要嘗試,找個人去依賴。然后在沖突中尋找依賴的邊界。
如果你覺得憤怒、失望和不公平,那你就要試著學習獨立。并在沖突中降低自己的期待。
如果你既過得累,又覺得憤怒,那就要在你累的地方去找人依賴,在憤怒的地方學習獨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