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女人在遭遇背叛之后一直走不出來,主要是因為踩了這三個坑,而且是99%的原配都會踩的坑。
就是這些坑,讓我們像老牛反芻一樣不斷被擠壓,被折磨,被撕扯,最后被搞得人不像人、鬼不像鬼。
接下來我就詳細闡述一下,是哪些坑困住了我們,又要如何才能爬出這些坑,開始嶄新的生活。
得知背叛的那一瞬間,可謂五味陳雜,所有負面的、痛苦的情緒像暴風雨一樣席卷而來,原配就像風雨中那一棵孤零零的小樹一樣飄搖,而在這些復雜的情緒中,最扎心的莫過于那抹酸——她比我好。
必須要承認,人類都是喜歡比較的,這是天性;女人都是善嫉的,這也是天性,于是乎,男人出軌給原配的第一記重擊便是:
我的魅力不如她,我的長相身材不如她,我的內涵不如她,我的什么都不如她……
就在信任感崩塌的一剎那,這個念頭像一根刺,不,是像一把利劍一樣直插心臟,所有自我價值感都被摧毀。
他把所有的溫柔、愛意、呵護都給了另一個人,那我又算什么呢?
“她比我好”這個念頭,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,直接讓原配垂直入坑,躺平坑底。
想要從這個坑底爬出來,以下這點非常重要:人類都有“背叛基因”。
全人類的骨子里,DNA里都刻下了“想擁有多個伴侶”的基因,差別只在于,男性的這種傾向比女性更甚,這同樣是雄性生物和雌性生物的差異導致的。
也就是說,不止你的伴侶,全世界每一個女人的伴侶都有“背叛的幾率和風險”,差別只在于,伴侶在面對誘惑的時候,有沒有管住自己。
我有很多學員自身都很優秀,男人出軌的對象往往都不如自己,這種事情你能想得通嗎?
你如果用“對比”來想這個事情,腦袋摳破都是想不通的,你只有相信科學,明白了伴侶的背叛和你自己沒有半毛錢關系,他就是這樣啊,不僅骨子里這樣,自制力也就這樣,這明明是伴侶的問題,你才能釋懷。
不是你不夠好,這明明就是他不夠好。
至于背叛者給你洗腦“要不是你怎么怎么樣,我怎么可能找別人”,都是甩鍋罷了。
曾經有人給我吐槽:那些動不動就不再相信愛了、覺得自己不會愛的人太矯情了,哪里有那么嚴重?
我曾經很認真地反駁過這個理論,真的就有這么嚴重。
全世界幾十億人口,你最相信的人,便是你的伴侶了吧!
正是因為相信,他對你的呵護、認可、付出、愛意,才成為了你“存在與價值”的證據。
當某一天你發現,這一切都是假的,這么親近的人、這么重要的人都無法相信,你還能相信誰呢?
這個時刻,連自己都無法相信了。
這個坑的可怕之處在于,隨著你對伴侶、對自己信任感的消失,你的安全感也隨之崩塌,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不值得信賴的。
我有一個學員,遭遇了背叛之后,開始嗜睡,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,晚上不敢關燈睡覺,稍微有點響動就覺得有賊進了屋子,曾經一個聰慧大方、活力四射、正能量滿滿的姑娘,變得草木皆兵。
正是因為很深刻地相信過一個人,全心全意地把對方當作自己的整個世界,把全部的自己托付給了對方,所以一旦對方撤了力,你的根基也就不復存在,就像一棟大樓,地基都抽走了,大樓能不倒塌嗎?
想要從這個坑里爬出來,唯一的辦法就是:他不是你的唯一。
道理很簡單,一個男人是永遠不可能把女人、把愛情當作自己的唯一的,只有女人才會這么干。當你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給了他的時候,他注定沒有辦法回報你。
唱著《為愛癡狂》的永遠都是女人,你見過哪個男人把“想要問問你敢不敢,像我這樣為愛癡狂”掛在嘴邊?望夫石永遠都是女人,自古口口相傳的男人典范則是《鍘美案》。
這個時候,作為女性,需要學會的是:分散。
把你獲得愛、獲得關注、獲得肯定、獲得認同、感受價值的渠道,分散。
有一句老話叫“男人有了錢就變壞”,在現代社會,某種程度上,金錢=權力,當他擁有了權力,他就會有更多的選擇。
女人也是一樣,當你有了選擇的權力,少了他一個,也沒有什么大不了。
有沒有發現,很多社會精英,無論男人還是女人,他們看上去都很“薄情”,他們的薄情和世俗理解的不同,他們不僅僅只有在感情里,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而是在其他領域,比如工作,比如愛好,比如社交,統統都能感受到價值感。
而一旦你把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打造成了自己獲得價值的來源,你的安全感是全面且穩固的,不至于一條腿斷了,就不能走路了,至少你還有其他幾條腿吧。
同樣也是在這個時候,你就能不把愛情看得那么重要,一旦你不把它當回事,你才會生出“沒事,這個跑了,還有下一個”的念頭。
第三個坑:我是受害者
導致“受害者心理”的是兩個念頭的疊加:
1.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多,你就這么傷害我?
2.你太自私了,完全不考慮我的感受,只考慮你自己。
想要從這個坑里爬出來,我們需要明白的是,背叛行為的背后邏輯。
從事情感心理咨詢多年,我會發現一個現象:很多背叛者對原配是相當好的,背叛也不是不愛原配了。這個時候,原配就會問:那他為什么要出去亂搞?
我們來一層一層地撥開他們的心理動機:
第一層,弗洛伊德提出了人類自我意識的三個層面:“本我”、“自我”、“超我”。
在誘惑出現的時候,出軌者的內心是有兩個小人在天人交戰的。
“本我”想隨心,也就是性本能,想去浪想去嗨想去爽歪歪,可是道德感、責任感、自制力,也就是“超我”,則一直提醒他,要考慮后果,要考慮影響,要考慮伴侶的感受。
在“本我”和“超我”打架的時候,和事佬或者說墻頭草就是“自我”。當“自我”和“本我”為伍,就是不負責、背叛者,甚至海王;當“自我”選擇了“超我”,就是一個專一忠誠的伴侶。
發現了嗎?實際上,人沒有絕對的善惡,也沒有絕對的壞,更沒有絕對的“加害者”。
第二層,是什么導致了“自我”的左右搖擺?甚至最后做出了傾斜性的選擇?
是人性——“趨利避害”的人性。
翻譯成大白話就是:我在你這里得到了什么好處?我在這段關系里,能得到哪種程度的滿足?
一個每天在家吃得好又吃得飽的人,感受不到“匱乏”,就不會冒著風險去找小三的,因為還有“超我”在制約他。
只有心中有強烈的匱乏感,且一直解決不了的時候,對方才會鋌而走險。
他難道不知道背叛是錯的嗎?這可是整個社會都會唾棄的行為,嚴重的,自己的家人都有可能聯合原配抵制他;
他難道不清楚一旦被發現,會引發多大的地震,掀起多大的風浪,不僅傷到原配,大家都會兩敗俱傷嗎?
在全民道德的情況下,他難道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嗎?
只要不是個智障,稍微一權衡,都知道答案。
那他為什么還要背叛呢?
因為太餓了。
你看那些餓了很久的災民,到最后吃泥土,嗜同類,還不是因為“無法被滿足”的饑餓感嗎?
而人性的陰暗面,和需求匱乏帶來的饑餓感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所以,綜上所述,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現象:伴侶背叛了,心里卻依舊有原配。
“背叛”是一把沒有手柄的劍,他確實傷害了你,他確實是那個揮劍的人,但是他握著劍的手,也在血流不止。
所以,面對背叛,指責,謾罵,甚至大打出手,都沒有錯,傷痛的情緒理應被宣泄,只是,如果你一直、長期處在“受害者”情緒里,那你就只能躺平在這個坑里。
想要徹底從這個坑里爬出來,唯有搞清楚這些背后的邏輯,然后跳出這個圈套,從“經營關系”的角度去解決問題。
所以如果你沉淪在受害者的深淵里面的時候,你是無法開始新的生活的,只有你真正地跳出受害者的圈套的時候,你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。
最后,我想說,無論是男是女,在生命中總是時而感受到柔軟、憐憫、包容和愛意,在另一些瞬間又會感受到孤獨、苦悶、躁動、情欲,這兩種完全對立的感受,都是人性,它已經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骨血里。
接納它,方能尊重它;尊重它,才能解決婚姻中的問題。
當我們在戀愛的最初,總能感受到、看到人性的正面特質,卻往往忽略了,當它到達峰之后會隨即跌落谷底。
在谷底的時候,我們感受到不被理解,不被包容,甚至是傷害,而背叛的出現往往暗示著,我們的問題已經積累到爆發的階段,不得不去解決。
在關系中,我要的到底是什么?
在關系中,他要的到底又是什么?
我們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?我們是否有經營關系的能力?
親密關系和婚姻,到底又是什么?
作為原配,永遠都不要拿對方的錯誤懲罰自己。
你不必為他的行為負責,但是你要對自己的感受負責。
是尊重這些感受,釋懷這些感受,重新活過?
還是隱藏這些感受,繼續在坑底躺平?
你要自己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