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悲情實錄:為何夫妻離心,關系漸行漸遠的?我聽過很多人的故事,故事的開頭往往都是婚姻幸福,家庭美滿,卻總在某個中間階段出現狀況。很多夫妻就像兩只小刺猬一樣,一方在感覺到受傷時,就把自己縮成一團,露出滿背的刺,覺得對方看到自己縮起來就可以知道自己受傷了。但對方看到的只有滿身的刺,兩個人互相刺痛著對方,關系也越來越遠。
我聽過了許多人的故事,他們的婚姻故事開始都是幸福和美滿,但在人生的階段總會遇到一些困難。他們的故事通常是這樣的:剛結婚的時候,丈夫對妻子特別好,妻子覺得自己非常幸福,覺得丈夫非常愛自己。但在這樣的關系中,也難免會有小摩擦和磕磕絆絆。比如,妻子可能會和丈夫抱怨說:“我們公司的制度太不合理了,遲到一分鐘就要扣十塊錢,誰還沒個急事啊?如果有什么事情耽誤了幾分鐘,那一天就白干了。”
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會有這樣兩種意圖:要么是想保護自己,要么是想保護關系。
尤其是放到婚姻里去看,不管是分析自己還是分析對方,基本上只有這兩個維度。對于這個男方“不說話”“挑刺”·“不管不顧”的行為,他的意圖更多的是為了保護自己,但這些方法不僅沒有保護到自己,反而傷害了關系,讓自己在關系中更受傷。我們一起來看一看,這些行為背后的意圖是什么?
第 1種:不說話 在爭吵的開始,當老婆對某件事表示不滿時,男方出于好意提出自己的建議,卻遭到了誤解,認為他沒有站在她這邊。他的解釋卻換來對方的指責,從對事件的討論變成了對自己個人的攻擊。這樣的溝通模式不斷重復,男方漸漸感到疲憊,他心想:“既然這樣,我干脆就不說話了,不解釋了,或許你就不會再指責我了。”然而,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關系,就像是在夫妻之間裝上了一扇門,將彼此隔開。無論對方如何用力敲門,你都不予理會。
因為自己解釋以后,對方的反應讓自己更受傷了,自己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應對,所以只能用“沉默”保護自己。可在面對你的沉默時,對方甚至都意識不到你是在保護自己。不光這樣,老婆還會在腦海中構想出一個自己的解讀:我都生氣成這個樣子了,你還不管不顧的,一句話都不說,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,是不是不愛我了?這樣的解讀讓老婆又對你產生了更大的不滿。男方更受傷了,覺得“我說也不行,不說也不行,你到底想讓我怎么樣才滿意”,但在對方眼里,他躲進自己的房間里,對方聽不到他在悄聲說著:“我受傷了”“我很委屈”“我不想被指責”,只能更用力的敲打著那扇門。
第2種:挑對方的刺 當男方的殼被對方敲碎,他不得不把自己坦露出來,可對方的挑剔和抱怨就像是一根根地針,不停地扎在他身被扎和喊痛的次數多了,帶著心里這些不滿,在面對對方的抱怨時,你不再想單方面地照顧關系,包容對方,一味地讓自己妥協,他也開始想讓對方嘗嘗這種被指責,被抱怨的滋味,想讓她在感受到這種痛苦時,能夠理解你當初是什么樣的感受。
我們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了傷痕,都希望對方能看到自己的痛苦,理解自己的感受。但在沖突的陰影下,我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傷痛,以及對方對自己的傷害有多深。在這樣的狀態下,我們更像是對手,而不是伴侶,無法為對方療傷。因此,我們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也失敗了,因為當我們保護自己的時候,我們不僅傷害了自己,也傷害了對方。
可用這種方式來提醒對方時,等于丈夫是在拿著一把刀砍向對方,砍向你們的關系,覺得只要切斷關系,我就不會受傷了。
他用這種保護自己的方式,仿佛是在一步步將兩個人的關系推向邊緣。他內心痛苦,渴望對方的理解,但對方也同樣受傷,她所能做的只是自己止血、包扎傷口,很難在如此沉重的傷痛下,再去關心對方的感受。在這個階段,關系中的兩個人都不再對未來的關系抱有希望,都在舔舐自己的傷口,將情感逐漸從對方那里抽離。這樣的婚姻,就像是一個空殼,隨時都可能破裂。
很多夫妻就像兩只小刺猬,當一方感到受傷時,就會蜷縮成一團,露出全身的刺,認為對方看到自己蜷縮的樣子就能明白自己受傷了。然而,對方看到的只是滿身的刺,兩個人互相傷害,關系也越來越疏遠。許多人會認為,如果我要保護自己,就無法顧及關系,我只能不斷妥協和后退,或者拿起刀與對方對抗。所以,我只能選擇傷害自己或傷害關系。實際上,保護自己和不傷害關系是可以共存的,而共存的關鍵在于溝通。你需要讓對方了解你的意圖,而不是讓她自己猜想你行為背后的含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