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結婚之前,都會抱著一種希望。他們期望結婚能使他們感到安全;盼望著結婚能讓自己感到滿意;期望對方能減輕他的孤獨;期望對方懂得自己,了解自己;總的來說,他們對結婚有著很高的期望。
然而,在真實的生活中,許多人都不能合理地對待自己的期望,并且對自己的婚姻抱有太高的期望。這也是導致了婚姻中的痛苦。
對配偶的高期望的假設
事實上,在所有的人的腦海中,都存在著一系列的關于和對方“應該如何”的假定,而在這些“應該”的前提下,他們的經驗,需求,期望和欲望。這就是說,我們很輕易地將另一半想象成理想中的配偶,期望對方能隨心所欲地去完成他們所希望的事情。
例如,有些女性認為,丈夫就該時時縱容妻子,包容妻子,因為她父親就是這種人。她要丈夫像父親那樣;有些男人覺得,女性就該在家做家務看孩子,不需要外出工作,因為她母親就是那種類型的女性。
“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會選擇理想的愛人,而不是眼前的另一半。”
還有就是,許多人難以摒棄理想中的戀人,會想盡辦法“改造”對方,導致許多家庭關系陷入困境。沒有人愿意被他人改變,甚至是自己的配偶,“改造”就是“我不夠好”。
對婚姻的期望值,不應該由其中一方所決定
正如我們之前所說,理想中的配偶會讓你對結婚抱有很高的期望,這種期望會不會太高。誰來決定?
例如,妻子期望丈夫工作上進,工作勤奮,這種“期待”在妻子的眼中,是合理的,因為作為一個男人,要有責任心,不能隨便應付。這種期盼,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并沒有太大的期望。
可事實卻并非如此,對“上進”的需求,實在是過于虛無縹緲。那么,丈夫要做到什么地步,才能稱得上有野心?他該怎么辦?他可以么?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問題。
妻子期望丈夫的月收入為十萬,滿足了這一點,那就意味著他有上進心,但事實是,不管丈夫如何努力,都不可能做到。現在的他,就是被寄予高期待。
顯然,期望太高,也要看實際情況。包括個人能力,目前情況,和實現的可能性。也就是說,期望很高,是指不能做、不能完成的期望。
從這種觀點出發,判斷期望值是否太高,是提出這個期望的人,首先要知道的是,這個人是否能夠達到他的期望。
不期望別人給予你什么,更容易滿足
許多人之所以會對自己的婚姻和另一半感到失望,就是他們的期望太高了,他們覺得彼此“應該”能夠讓自己滿意,而這一切都是他們沒有放棄理想中的愛人。要讓別人滿意,那就得把自己的期望放低一些,期望著別人能給予自己什么,這樣才能更好地得到滿足。
正如上文所述,假如妻子對丈夫的期望降至每月三萬萬,而目前丈夫的月收入為兩萬,則這種期望就會得到實現。實際上,“期待”這個詞,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。
不要以理想的方式對待對方,讓對方陷入“困難區”,不僅會讓對方感到沮喪,還會對兩人的關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
可見,我們在婚姻中,要學會對正確面對期待,以便更易于得到滿意。
好的心態就是放下期待
正如上文所述,理想的結婚對象很容易被配偶所左右。還可能造成對結婚或配偶的不滿意,即心理失衡。
例如,有些妻子說:“我為家庭做了那么多,為你做了那么多,為什么到你就說期望太高呢?做不到”,這太不公平了,所以很生氣。
這種“對等”的需求是很普遍的,當我們給了別人更多的東西,那么我們以后也會向他們索取更多的東西。
但實際上,真心的好,或者說真心的愛,都不會被期望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我對你很好,為了我的愛情,我奉獻給了我的愛情。我現在喜歡你,我要對你好,不管你將來會不會愛上我,會怎樣對待我。這與你無關。
要做到這種“好”自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是不管怎么說,要讓我們對婚姻的失望降到最低,那就得將“我對你好”與“你對我好”區分開來,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,不能算是“欺騙”。
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結婚或者另一半感到失望,那么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:
第一,考慮一下你是否對你的配偶期望過高;
第二,思考自己是否對對方提的要求做不到;
第三,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被心理失衡的感覺。
事實上,這種自我反省并非“自我問責”,它只是了解自己,認識自己,才可以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婚姻。雖然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,其實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怎么想,怎么做。畢竟,任何人都是不愿意被改變的,做好最好的自己,才會遇到更好的TA。